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 |
教学要求 |
建设法规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有关法规、工程勘察设计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施工法规。 |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法规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工程建设法的调整对象、法律关系、工程行政法基础、工程合同法基本原理和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基本知识;二是介绍工程建设法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工程承发包与招投标法、工程质量管理法和工程安全生产法;三是介绍工程建设法中重要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工程建设实施前有关法规、工程勘察设计法规、工程建设监理法规、工程施工法规,同时也介绍了国外建设法律制度等。 |
以建设法律法规内容为基础,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应用模块来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应用多媒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建设法规在实际建设工程中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专业法律意识及爱党爱国情怀 |
市政工程概论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市政工程的基本概念、类型,常见施工工艺。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道路工程概论、道路工程构造与识图、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概论、桥梁构造与识图、桥梁工程施工;排水工程概论、排水管道构造与识图、排水管理工程施工应当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方法。 |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并合理序化,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
装配式建筑概论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常见工艺。 |
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外围护系统、集成与协同、装配式建筑管理、BIM与装配式建筑的系统知识与经验,并对未来建筑进行了展望 |
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和重构,并合理序化,力图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
给排水设备 |
通过学习,能够扩大专业知识面,在进行设计时能考虑各个专业的具体要求,以获得经济、适用的设计方案和施工、维护技能 |
给水排水建筑设备基础知识、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新型管材、管道安装通用技术、专业系统、机械设备安装、技术管理 |
结合土建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工程中土建与水、暖、电等专业间的相关进行教学。 |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资料具有进行分类、整理、归档的能力。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建筑施工全过程包括建筑工程验收、工程管理与技术资料、地基与基础工程资料、主体结构工程资料、屋面工程资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资料、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 |
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教、学、做”一体,由教师提出任务要求并做演示,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
建筑抗震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在工程设计中的 重要地位,能够了解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了解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主要结构体系及震害特点、常见 的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及抗震墙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和设计原则;掌握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和墙抗震设计;掌握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为在有限学时内取得高质量学习成效,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采用“案例” “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工程实践专业知识了解等方面的能力 |
建设工程监理概论 |
掌握工程现场监理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主要要求,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工程建设监理法律法规、监理工程师、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建设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文件、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工程建设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文件、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程建设安全监理、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简介、工程建设监理案例分析等 |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持续与发展相适应,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时代特征。 |
建筑简史 |
学习各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建筑主体特征,然后通过重要的代表建筑类型与实例反映当时的伟大成就。了解东西方建筑体系的典型特征。 |
中国建筑简史”以古代部分为重点,针对古代中国建筑发展稳定、细节丰富、术语繁多的特征,外国建筑简史”以欧洲建筑体系为主线,以古代和近现代部分为重点,各章开篇先概括各个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建筑主体特征,然后通过重要的代表建筑类型与实例反映当时的伟大成就。 |
吸纳相关专业研究领域的新视角、新动态和新成果,将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学等新学科视野和传统建筑学经典视野有机结合,将其内容及时更新,还原建筑历史动态发展的本质过程。 |
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Ⅱ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全过程有基本了解,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知识,为学生毕业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
学习内容包括施工安全技术知识、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定,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施工安全事故调查、分析、处理 |
围绕安全管理知识理论教学和安全资料应用训练实践教学两条主线,采用行动导向,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事故案例讲解、项目跟踪与现场管理、现场安全资料填写、整理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工程现场结合,以突出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Ⅱ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对于工程现场常见的质量事故拥有预防、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
学习内容包括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的一般方法、地基和基础工程质量事故与处理、砌体结构工程质量事故与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与处理等。 |
考虑到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要求,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向导,以掌握具体的性能参数方法为目的 |
装配式建筑施工 |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为学生毕业从事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
学习内容包括预制构件的检验与存放、吊装及辅助设备、灌浆设备与用具、部品安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与验收、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质量控制验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努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集中授课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展作业公开讲评和讨论,课堂教学与现场参观调研相结合等形式,让同学多方面、多层次的充分、全面装配式建筑常用施工工艺 |
绿色建筑概论 |
建立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绿色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
绿色建筑概述,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室内环境分析与设计,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水资源有效利用设计与技术,绿色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与维护,绿色建筑的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案例等。 |
尽量涵盖从设计、材料选择到运营管理与维护、评价体系等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内容。 |
工程经济Ⅱ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原理和方法,掌握建设投资方案比选与优化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 |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投资方案评价和比选指标、工程财务要素、风险与不确定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价值工程原理等。 |
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和选择分析能力,以及工程项目进行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工程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Ⅱ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工程造价基本概念、建设基本程序、投资估算编制的基本方法、设计概算编制的基本方法、合同价制定与管理、工程结算编制基本方法,竣工决算运用,质保金的管理要求等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工程造价基本概念、决策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与管理等。 |
培养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项目竣工阶段造价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为后续顶岗实习奠定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 |
GNSS定位测量技术应用I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GPS定位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具备从事用动态GPS进行地形图测量和工程放样的基本能力。 |
GNSS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GNSS静态测量的原理、技术与方法;GNSS-RTK测量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常见CNSS接收机静态和动态模式设置与操作的知识与方法;GNSS控制网布设、施测、数据处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要求;GNSS接收机采集空间数据的方法与技术要求;常见GNS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
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持续与发展相适应,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时代特征。 |
数字化测图技术I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具备从事地形图测量和南方CASS软件绘图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
数字测图的基木概念、原理和作业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地物地貌的制图表达;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内业计算机成图、地图数字化的技能与方法;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与检查验收、数字地形图应用。 |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引入、问题导向等方法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项目实施过程“搬进”课堂,从而增强学生对工程实体的感性认识,加快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从视听角度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
土木工程材料检测I |
通过本课程掌握基础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及报告编写 |
掌握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砂浆常规检测与评定,能正确编制报告。 |
按照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按照行业企业要求修订教学标准。 |
岩土与地基基础工程检测I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了解工程质量检测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桩低应变动测和高应变动测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掌握基桩静载试验的试验方法及基桩工程检测的要点。 |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桩的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锚杆锁定力检测 |
对于每一个检测项目的讲解,将检测仪器带到教室,在进行理论讲解时,结合实训要求,从抽象到具体,让学生能掌握检测原理和仪器原理。让学生分组组成检测小组,模拟实际检测单位的检测过程,到现场进行检测采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出具检测报告。通过这种生动的方法使得学生能深刻的掌握整个过程。 |
市政工程识图与构造I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市政道路、市政桥涵、市政管道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从而具有对市政工程的认知能力以及工程图样在实际中的绘图和读图的能力,适应专业岗位需求。 |
主要内容包含给水排水工程图、城市道路工程图、城市桥梁工程图、隧道与涵洞工程图等内容 |
结合学生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培养要求,基于施工过程,提出教学目标并组织教学内容,融入行业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及科技进步创新内容,引入的实际工程案例任务,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认识和识读市政工程施工图,倡导学生在“做”中“学” |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I |
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市政工程施工中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等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施工条件选择确定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不仅掌握传统的施工工艺技术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措施,还要了解一些新工艺、新技术。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市政工程建造的工艺过程、施工方法、和检验标准。 |
市政道路工程概述、市政道路工程构造、市政道路工程路基与路面施工及施工方案的编制等 |
注重体现教学实用性和交互性。融入市政道路施工新技术、新规范和验收资料归档要求,培养学生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