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学校特色骨干院系,紧扣国家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构建了 “立足专业、对接行业、双轨赋能” 的技能培训体系。学院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整合20余个校内实训场地与 40多家校外优质实训基地资源,以 “岗课赛证融通” 为核心,形成涵盖学生能力提升与社会人才供给的多元化培训格局。培训聚焦市政工程数智化建造、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等核心领域,既夯实学生职业技能根基,又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技术服务,充分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核心价值。
一、学生技能培训
学院以 “书证融通、以赛促学” 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知识传授、技能锤炼、创新培养的全方位能力提升体系,精准对接市政工程数智化建造、建筑检测等岗位需求,为学生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在 1+X 证书制度落地过程中,学院深度整合课程体系与职业技能标准,将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管理等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等核心课程。通过 “课堂教学 + 专项实训 + 认证考核” 的闭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逐年攀升,多数毕业生实现 “学历证书 + 职业技能证书” 双证毕业,岗位适配度显著提升,为快速融入职场奠定坚实基础。
技能竞赛成为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载体,学院组建专业指导团队,聚焦行业前沿技术设置竞赛训练内容,指导学生在各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先后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 “揭榜挂帅” 国赛特等奖、全国 “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 技能竞赛银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 二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 40 余项。其中,特等奖项目《管网卫士 -- 市政排水管智能作业机器人》,不仅展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充分彰显了以赛促创的培养成效。
依托 20余个校内实训场地与先进的实训设备,学院系统开展测量员、检测员等岗位实训,涵盖无人机航测、智能检测设备操作、BIM 建模等前沿技能训练。创新推行 “学生助教” 模式,选拔技能精湛的学生组成助教小组,辅助专业教师开展实操指导、设备调试等工作,形成 “以优带优、互助共进” 的良好氛围。该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操熟练度,更培养了其沟通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助力毕业生快速适应市政施工、工程检测、智慧运维等岗位需求,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三、社会培训
学院以行业发展痛点为切入点,聚焦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打造专业化、定制化的社会培训服务平台,成为区域建筑行业技能提升的核心支撑力量。作为贵州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员岗位培训基地,学院构建了涵盖理论教学、实操演练、考核认证的全流程培训体系,凭借深厚的师资积淀与先进的实训资源,确保培训质量持续领跑行业。
近年来,学院培训规模稳步扩大,每年培训人数均稳定在 1000 人以上,2024 年针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员开展的专项培训达 1166 人,参训人数是当年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 3.87 倍,充分彰显了培训服务的行业认可度与社会影响力。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岗位实际,融入 BIM 技术、智能检测设备操作等前沿内容,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操等多样化方式,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岗位适配能力。
同时,学院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教材开发,牵头编写《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等 5 部贵州省地方工程建设标准,主编《见证取样检测》《钢结构检测》2 本行业培训教材,填补了区域行业技术规范与培训资源的空白。此外,学院还主动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行业师资培训等任务,形成 “培训 - 认证 - 标准输出” 的完整服务链条,持续为贵州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助力行业实现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